
芍药红斑病
芍药红斑病又称芍药褐斑病,是种植芍药中较罕见的首要病害。由枝孢霉菌引发,病原菌首要以菌丝体在病叶、病枝条、果壳等残体上越冬。翌年春季发生分生孢子经气流和雨水传布到刚萌生的新叶上,当温度达20℃以上时,孢子起头萌生,引发初度感化。普通下部叶片较先感病,感病叶片早期在叶背呈现绿色针头状小点,后扩展成直径3毫米至15毫米摆布的紫褐色近圆形的小斑,边缘不较着。叶片正面病斑上有不较着淡褐色轮纹,病斑相连成片,严峻时整叶焦枯,叶片常破裂。病斑在叶缘时可致叶片歪曲。在湿润气候前提下,病部反面会呈现茶青色霉层,当病害感化茎时,在茎上呈现紫褐色长圆形小点,有些崛起,病斑扩展慢,中心开裂并下陷,严峻时也可相连成片。
防治方式
1.夏季完全断根病残体。
2.加强种植办理,注重栽植密度,增添透风、透光;增施无机肥,进步泥土的保水保肥才能,加强植株的抗病性,增进植株硬朗发展。
3.着花前喷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5%代森锌500至600倍。
4.病发早期,可喷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每隔7至10天喷1次,持续喷4至5次。
芍药炭疽病
由牡丹炭疽病菌引发,以菌丝体在病叶或病茎上越冬,翌年分生孢子盘发生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布,从伤口侵入风险。叶部病斑初为长圆形,后略呈下陷,很多天后扩展成黑褐色不法则的大型病斑。气候湿润时病斑外表呈现粉白色发粘的孢子堆,为病菌分生孢子和胶质的夹杂物。严峻时病叶下垂,茎上的病斑与叶上发生的类似,严峻时会引发折倒,7至8月份病害较着。
防治方式
1.断根病源,实时摘除病叶,集合销毁,避免再次侵染。
2.药剂防治较好在病发早期,喷施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;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或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;每7至10天喷一次,连喷4至5次,雨后补喷。 (记者 佚名)
